華東地區是全國溫泉開發力度最大,投資最活躍的地區。2014年福州周邊首家海水溫泉景區福清天生農莊海水溫泉正式開業,總投資2000萬元并歷時2年多的福州溫泉博物館開始正式對市民免費開放,安徽合肥投資6億元穹頂式溫泉國軒溫泉宮在廬江湯池正式對外開放,安徽禪文化主題溫泉養生度假區天悅灣溫泉公園開業,浙江湖州喜達屋酒店管理集團旗下全球最大的水療中心湖州喜來登溫泉度假酒店“天籟溫泉水療”項目落成。
華東地區溫泉設計與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以下特征:
1.政府層面重視,重視統一規劃與管理
很多地區的政府都編制了溫泉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如2015年山東臨沂市政府編制下發《中國溫泉之城一一山東臨沂發展建設規劃(2013-2020年)》,對全市地熱資源開發、保護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進行規劃,引導地熱科學發展,適應臨沂城市特點和建設新農村的需要。其中,《規劃》還對溫泉文化建設作出規劃,遠期規劃建設將建立臨沂中國溫泉之城文化廣場和建設中國溫泉之城標志碑;2015年《聊城“中國溫泉之城”發展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評審,聊城將投資492億元,打造“一核五帶”溫泉項目40個;嘉興市政府制定《溫泉小鎮概念規劃及核心區4-1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將打造集健康養生、溫泉旅游、休閑度假、田園宜居于一體的長三角溫泉健康養生小鎮;浙江武義縣近日制定出臺《加快建設溫泉小鎮的若干政策意見》,提出要通過5年(2015-2019年)建設,計劃總投資38億元,實現接待游客約350萬人次,旅游收入35億元,創造稅收2.8億元的目標,力求把溫泉小鎮打造成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南京市江寧區政府與中國金茂控股集團公司簽訂“南京湯山溫泉養生文化旅游小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共同整合開發湯山旅游資源,建設以溫泉養生文化旅游為核心的旅游、娛樂、度假、休閑等業態平衡的高品質社區。
2.溫泉資源的勘探開采力度大
因為華東地區的自然出露溫泉資源并不豐富,在政府重視,投資需求火熱的情況下很多地方都釆用了鉆井開采的方式開發溫泉。如2015年濟南市槐蔭區打造了1701m的溫泉水井,投資130億元的融匯溫泉項目己簽約落地;江蘇省茅山景區新開采的地熱井(溫泉)通過省地質專家組驗收;揚州“鳳凰1井”發現96m碳酸鹽巖,水質與湯山溫泉相同;徐州市區第一眼地熱溫泉井成功出水。
3.市場需求快速上升
在長三角地區,除了名氣較大的南京湯山溫泉之外,御水溫泉、清水灣溫泉等新的溫泉旅游地近幾年發展迅速。除湯山外,一些坐擁較好的區位條件的溫泉地、通過對溫泉產品的深度挖掘與開發設計,正日益形成一批代表著中國江南園林特色的溫泉產品。此外,長三角地區溫泉發展的另外一個突出特征是在良好的經濟實力、強大的市場需求、充足的投資資本等支持,這使得未來長三角的溫泉產業發展充滿著希望與前景。
同時,長三角的溫泉開發起步較晚,其經濟業模式相對落后,還處于第二代溫泉產品開發階段,主題文化和服務特色還有待提升。綜合而言,長三角地區的溫泉產業擁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和無限發展前景。
溫泉國軒溫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