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森溫泉設計院 發(fā)布時間:2025-09-05 閱讀量:0
在溫泉設計中,“隱于山林”不是簡單的選址在山里,而是通過布局、空間、感官等維度的設計,讓度假區(qū)深度融于自然,給人“藏在秘境里”的體驗。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以往實踐經(jīng)驗,從四個方面,拆解具體的設計思路。
1.順著地形做設計,不破壞原生環(huán)境
山林里常見山地、河谷、懸崖等地形,設計時要避免大規(guī)模平整土地,而是順著地形特點規(guī)劃。比如日本箱根的強羅花壇酒店,沿著溪谷的高低差布置露天湯池,用木棧道把各個湯池連起來,游客走在棧道上,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山林景色,形成立體的游覽路線;浙江景寧的那云溫泉度假村,直接把礦洞SPA嵌在120米高的崖壁里,用懸挑結構打造懸空泡池,建筑的材質和巖石肌理幾乎融為一體,從遠處看就像崖壁本身的一部分。




2.控制密度,用“留白”營造隱秘感
度假區(qū)的建筑和泡池不能密集,要“分散著藏”在樹林里。單個露天泡池的面積建議控制在50㎡以內,泡池之間用原生植被、山石或者地形高低差隔開,避免互相干擾。比如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區(qū)的ForestisDolomites度假村,12個溫泉療愈單元全部分散在阿爾卑斯山林里,地面上只露出穹頂天窗,游客從入口到私湯,要走500米的林蔭步道,這段路程能慢慢讓人脫離外界的喧囂,進入“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

1.入口做“過渡帶”,為游客切換狀態(tài)
從度假區(qū)入口到核心溫泉區(qū),要設計一個“緩沖空間”,分三步引導游客從“現(xiàn)實”進入“秘境”。第一步用石墻、竹林或者枯山水景觀做遮擋,擋住外界的視線和噪音,比如路邊的車聲、遠處的建筑;第二步設計曲折的小徑,搭配山泉流水聲、松針摩擦聲,慢慢喚醒人的感官;第三步在路徑的轉折處展示核心景觀,比如云南騰沖的石頭紀溫泉度假酒店,入口的終點是一個懸挑玻璃平臺,游客站在這里能直接看到山谷里的云海,看到景色的瞬間,就能快速從“趕路狀態(tài)”切換到“放松狀態(tài)”。


2.按“動靜”分區(qū),用自然元素劃分邊界
公共溫泉區(qū)和私密湯屋要分開,邊界不用生硬的圍墻,而是用自然元素界定。公共區(qū)可以用原生巖石堆出矮墻、或者用疊瀑、茂密的灌木做半遮擋,既能保證游客泡湯時能看到周圍的山林景色,又不會被其他人打擾;私密湯屋則要“藏得更深”,比如挪威的StorfjordHotel,把私湯樹屋建在云杉林里,外墻用云杉原木包裹,屋頂做可開合的天窗,游客泡湯時抬頭就是樹冠和星空,完全感覺不到其他建筑的存在,就感覺自己獨占了整片山林。

1.聽覺:以自然聲音為主,少用人工音樂
優(yōu)先保留山林里的原生聲音,比如溪流聲、鳥鳴、風吹樹葉的聲音,再適當補充人工聲景做配合。比如在靠近溪流的泡池邊,不用額外加音響,讓水流撞擊巖石的聲音直接成為背景音;在密林深處的泡池旁,掛一些金屬材質的風動裝置,風一吹,金屬片和松針摩擦會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和遠處的溪流聲形成搭配。日本箱根的星野界·箱根溫泉酒店為例,在湯池底部裝了骨傳導揚聲器,把溪谷鳥鳴和溫泉水泡的聲音轉化成輕微的震動,游客泡在水里能通過身體感知到這種震動,比單純聽聲音更放松。

2.嗅覺:用本地植物做“自然香氛”
每個山林區(qū)域都有獨特的植物,設計時可以提取這些植物的香氣,打造專屬的嗅覺體驗。比如溫帶山林常見檜木、冷杉,斯洛文尼亞的TermeOlimia度假村,在溫泉更衣區(qū)做了冷杉樹皮熏蒸房,游客換衣服時就能聞到冷杉的樹脂香;亞熱帶山林的樟樹、山茶花香氣更清新,像廣東清遠的熹樂谷溫泉度假區(qū),在步道上方裝了霧森系統(tǒng),把樟樹精油混入水霧里,游客走在步道上,就能聞到淡淡的樟香。泡池里也可以加本地藥草,比如四川的花水灣溫泉,會把川芎、艾草裝在棉袋里投入泡池,泡湯時能聞到草藥香,也能記住這個地方的獨特味道。

3.觸覺:讓皮膚感受山林的“溫度和質感”
從步道到泡池,不同區(qū)域的材質和溫度要做區(qū)分,給皮膚豐富的觸感體驗。山地溫泉的步道可以用不規(guī)則的火山石鋪,保留石頭自然的棱角,赤腳走上去能感覺到粗糲的質感;河谷附近的泡池,用溫潤的河卵石砌池壁,水溫控制在38-40℃,石頭吸收熱量后,觸摸時能有“熱石熱敷”的效果;森林里的休息區(qū),地面可以鋪一層曬干的松針,游客赤腳踩上去,松針的柔軟和輕微的刺痛感能刺激足底穴位。冰島的藍湖溫泉更注重細節(jié),休息區(qū)的躺椅用硅膠材質,按人體曲線設計,同時利用地熱讓躺椅帶有輕微震動,游客躺著時能感覺到和大地類似的“低頻震動”,放松效果更好。
1.把本地文化符號,藏在設計細節(jié)里
每個山林區(qū)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用刻意做大型雕塑或者文字標識,而是把文化符號融入小細節(jié)。比如福建閩北的武夷山大紅袍山莊溫泉區(qū),當?shù)厥a(chǎn)茶葉,就把泡池設計成“茶碗”的圓形淺池,旁邊放竹制的“茶筅”造型水勺,游客用勺子舀水時,自然能聯(lián)想到當?shù)氐牟栉幕蝗毡颈焙5赖您Q雅水之歌溫泉酒店,在每個湯屋入口掛阿伊努族的“伊納烏”木雕(傳統(tǒng)的祈福木雕),不用解釋游客也能感受到當?shù)貙ψ匀坏木次罚@些細節(jié)就像“秘境的密碼”,讓人記住這個地方的獨特性。

2.用本地材料和工藝,體現(xiàn)地域特色
建筑和泡池的材料優(yōu)先選本地原生的,同時保留傳統(tǒng)工藝的痕跡。比如四川阿壩的畢棚溝娜姆湖溫泉酒店,泡池的基座用羌族傳統(tǒng)的石砌技藝打造,石塊之間的泥漿勾縫不做隱藏,直接露在外面,能看到手工砌筑的痕跡;廣東珠海的海泉灣溫泉度假區(qū),廊道的墻面用當?shù)氐南枤ず突夷嗷旌掀鲋确蠋X南地區(qū)防潮的需求,蠔殼排列的紋理也成了獨特的視覺符號。這些材料和工藝不只是為了好看,更能讓游客通過觸摸,感受到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打造山林溫泉秘境,核心不是“改造自然”,而是“融入自然”。設計時順著山勢規(guī)劃、用自然元素劃分空間、靠山林的五感信號喚醒放松本能、借本地文化賦予獨特性,才能讓度假區(qū)不只是一個“泡溫泉的地方”,而是一個能讓人徹底脫離喧囂、身心都能“藏起來休息”的秘境。這樣的溫泉度假項目,才能真正滿足人們對“隱于山林”的期待。